欢迎光临爱游戏平台赞助罗马01_爱游戏app赞助罗马0官网,主要生产灭菌器,灭菌柜,蒸汽式灭菌柜,,脉动真空灭菌柜,快速冷却灭菌柜,旋转式灭菌柜...

医废工作者:抵抗病毒的最后一公里

时间: 2024-04-03 23:11:51 |   作者: 爱游戏体育官方罗马赞助商

  截止3月25日,武汉市现有确诊3794例,累计确诊50006例,死亡2526例。

  庞大的数字背后,医废也在井喷式增长,疫情前,武汉市医疗废物产生量是每天44吨左右,随着病例增加,最高峰达到240多吨。

  处置设备已经24小时超负荷运转,而重压下与病毒“抢”时间的医废工作者们仍处在风口浪尖。

  医废要是流出医院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,医废工作者们便是一道用奉献精神铸就的血肉防线。

  他们是除医护人员外,离病毒最近的人,假如没有他们,绝大多数的医院将会面临停转。

  武汉市原本只有一家具备处置医废资质的单位,疫情爆发后,企业运力、设备、人手均不足,多家医院情况紧急。

  1月29日位于襄阳市的中油环保(全称为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)主动请战,截止当前,共93名工作人员奔赴武汉,承担起市内几乎所有医院、医疗机构的医废转运。

  从接收到处理,要经历上料、进料、灭菌、出料、输送、卸料6个环节,一个周期80分钟。

  灭菌仓温度需从始至终保持135度以上,高温蒸汽灭菌须在45分钟以上。所有工序完成,确定达标,才有专车接收,送往垃圾焚烧厂。

  武汉市的医废产量是近些年来的巅峰,大量的口罩、防护服,还有病人使用过的床单被褥,包括病房的剩菜剩饭还有患者的呕吐物,都已经并为医废之列。

  医废的数量急剧增长,给处理的设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,由于医废危险性高,机器操作已不适用,只能全靠工人一双手,工作效率也迎来挑战。

  汗水湿透衣服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,头上滴落的汗不时会浸湿口罩,时间久了,两侧脸庞也会被勒出痕迹。

  一台机器平均可处理700斤的医废,现在的医废里,不仅有医护人员用过的防护服、口罩等普通医废,也有方舱医院实验室核算检验测试产生的高危医废。

  而参与处理的工作人员都需经过专业训练,有明确的工作步骤,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格外小心,如果哪个环节出现纰漏,病毒将立即进入空气与人体接触,流程线上的每个人都将面临感染风险。

  1月29日起至今,首批5辆车12名收集人员常驻武汉,支援武汉收集转运医废。

  2月14日23台车46名志愿者赶赴武汉,承担起武汉几乎所有医院、医疗机构的医废转运。

  中油环保于2009年注册成立,但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,便已跻身医废队伍之中。

  2003年春天暴发的SARS疫情,让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首次提上议事日程。自此,我们国家医疗废物回收处理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。

  93名驰援的中油环保工作人员,有两种不同的流向:一部分将超额的医废随车带回襄阳,历经4小时寂静的高速路段,再到当地焚烧地点进行最后处理,通常结束就已是凌晨两三点;另一部分下班后就留驻在政府提供的房间。

  早上8点到深夜11点,超负荷是常态,医疗废物回收处理能力的短板,让这些工作者奔跑在城市各大医院,一刻不停歇地收集所有急需处理的垃圾。彭红波与王宁便是这其中之一。

  “我们很少出现在人们视线,但我们肩负的责任与承担的风险却很大”,王宁是中油环保武汉志愿者队长,主动加入抗疫一线。

  齐腰的黄色废物桶容量240升,一桶容量为70斤左右,有时还可以达到近100斤,需要四个人齐手才可以抬上1.65米高的车厢。

  闷,累,是生理上的痛苦,而让彭红波喘不过气来的,还有家中被感染的妻子和小舅子给他带来的心理煎熬。

  妻子住院以来,自己一个人在武汉坚持上班,没时间去害怕,也没时间去关心,停下来的问候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

  在微信上,他留给妻子一封长长的信,信中说,他要努力甩掉伤悲,把医废都拉走焚烧掉,为“送瘟神”使出全身力气。

  在一线医废处理的岗位上,任何一个人都是同一个彭红波,承受着各自内心的熬煎,他们只是一个普通人。

  这一场战役里,无数医废工作者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不乏有将孩子家人放下,只身骑行100公里奔赴前线的王芳;

  有在前线战事告急时挺身而出,白天支援前线,晚上照顾父亲,安葬好父亲的第二日,便即刻返岗的医废车队司机肖立;

  在襄阳工作前,李宏瑞在武汉生活了8年左右,和大多数人一样,对武汉的情感是只许自己骂,只准别人夸,这座犹如第二故乡的城市,于他,是华中最美。

  “疫情出现后,整座城市处于封闭状态,很想过来帮点忙,我能做的最大贡献,可能就是把工作做好,让疫情早点结束。”

  但得知真的来武汉从事医疗废物回收转运处理任务时,在各大医院目睹过成千上万的新冠肺炎感染者,说不害怕是假的,想到只要做好防护,应该就不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了。

  刚到时,他们要在各大医院之间穿梭,每天上班时间至少14个小时,现在整体的工作捋顺了,可以直接对口指定医院。情况好转很多,每天工作也都保持在10个小时左右,工作所承受的压力突然减轻了许多。

  他们只是武汉万千医废工作者中的一个缩影,选择医废,可能是出于使命与责任,也可能仅只是工作。

  为了肩上的责任,他们选择奔赴危险,为保护家人,他们选择自我隔离,吃住在厂区。

 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他们顶着压力,克服困难,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上。

  他们清楚自己将如何抉择,也明白,疾病不应该让人逃避,恰恰相反,它应该成为人类相互取暖的机会。

联系方式
更多产品信息请联系
+86-512-58375615
给我们留言